二、鹽度
鹽度(Salinity,一般均用S代表)﹕1902年設定鹽度之定義為「將海水中一切碳化物(碳酸鹽)、溴及碘化物等均代換為氯化物,同時將所有有機物完全氧化,則一公斤海水中所含有固體物質之總克數」。所以鹽度是重量百分比濃度,其單位為千分之一(0/00)。換言之,鹽度係指一公斤海水中含有之溶解物質的總克數。由於海水中溶解物質成份組成甚為複雜(如下圖),無法直接化學分析,故需採用上述的代換方式。
海水的組成。摘自Thurman, H. V. (1993) "Essentials of Oceanography", 4th ed.。
鹽度測定法﹕乾燥法(最不準)、化學滴定法、以及間接法。
- (一)乾燥法:根據1902年鹽度定義所設的方法,但因多數鹽類會吸水,
部份又會隨水氣化,故將海水乾燥後仍測不準,實際上並無法應用。
-
(二)化學滴定法:根據實測統計平均,一般海水所含的溶質中,氯離子占55.0% 、硫酸離子7.7% 、 鈉離子30.6%、鎂離子 3.7%、鉀離子1.1% 。全球海洋不同地區或不同深度的海水其鹽度或許不同,但海水中主要成份間的比例卻仍保持不變,說明在很久以前海洋中的海水便已混合得很均勻,是以只要測定海水中某主成份的濃度後便可換算得出鹽度。由於海水中氯離子含量高,故可用硝酸銀滴定法先求出氯度─即「每公斤海水中氯離子(包括碘與溴)之克數」,然後再利用經驗公式反求鹽度, 即﹕鹽度=0.03+1.80655x 氯度 (簡寫為Cl 0/00)。 化學滴定鹽度測定法採用Mohr滴定法,以硝酸銀為試液,鉻酸鉀為指示劑,反應式為:
而氯度之定義亦可轉為:「將0.3285234公斤海水樣本中所有鹵素完全滴定所需銀的克數」,這是1960年代海洋學通用的鹽度標準測法,其精確度可達±0.02 0/00。
-
(三)間接法:有二類,一為測出特定溫度下之海水密度,再經由密度與溫、鹽之關係式倒求出S;另一則為由導電係數反求。隨著電子儀器發展日新月異,近代多用後法量測鹽度,為了使用後法之需要因此又重新定義了一個新的鹽度計算標準,稱為「實用鹽度單位」(Practical Salinity Unit,簡寫為psu,Lewis and Perkin 1978),利用海水之導電度(電阻之倒數,是鹽度與溫度的函數)可計算出psu鹽度,其公式如下﹕
(1)首先計算導電度比(Conductivity Ratio) R,即
式中C(S,T,P)為海水在鹽度為S、溫度為T、壓力為P狀態下之導電度,C(35,15,0)為鹽度350/00、溫度15°C、壓力為海面一大氣壓狀態下之導電度,C(35,15,0)=4.2914 Siemens/m (此單位亦簡寫為S,但為避免混淆此處寫全名),至於其它二項則類推。R稱為電導度比(Conductivity ratio),至於Rp為電導度比之壓力修正,RT電導度比之鹽度修正,以及rT電導度比之溫度修正。在一般應用範圍內(以下式子中,R的單位為simens/m,T為°C,P為decibar)有如下之關係
得出 RP 與 rT 後,然後再由最先之R關係式求出RT,即
(2) 接著便可將RT代入下式得出鹽度其中 。這種量測法之適用條件為以及2< S < 42 0/00。 近代利用精密電路以及感應器量出海水的導電度、溫度以及壓力,代入上式求出鹽度的這種方法其精確度可達以上。
海水鹽度分佈
大洋中鹽度介於33-37 0/00,降雨多或有河流注入之海面甚至可小於5 0/00,中緯度蒸發過大之孤立海面 則可高達39 0/00(如地中海、紅海 41 0/00),表面海水的平均鹽度,北大西洋最高(35.50/00),南大西洋及南太平洋較小(35.20/00),北太平洋最小(34.20/00)。
海洋表層之鹽度分佈狀況。摘自D.E. Ingmanson and W.J. Wallace (1995) "Oceanography, An Introduction", 5th ed.。
海洋學中,水溫之標準單位為攝氏度(°C),大洋中水溫介於-2 - 30°C 之間,其變化視結冰、輻射與大氣間熱交換而定。為陸地包圍之海域,水溫變化輻度較大。大洋中水溫甚少超過30 °C。海洋中現場水溫多以特殊溫度計(顛倒式溫度計)或熱阻計測量。
海表面溫度分佈狀況(八月)。>
海表面溫度分佈狀況(二月)。
以上二圖均 摘自D.E. Ingmanson and W.J. Wallace (1995) "Oceanography, An Introduction", 5th ed.。海水壓力單位
海洋學中壓力(P)早期多用分巴(decibar)為單位(1 decibar = 0.1 bar = 105 dyn/cm2), 但近年國際通用單位(SI,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)則改採用帕(Pascal, 1 Pa = 10 dyn/cm2),例如 氣象界早就改用百帕(hPa)代替毫巴(mb)。海水之壓力主要是由水柱之重量而來,由靜力平衡方程式知︰
如令水面氣壓P(0) = 0,則 。 以下為一些常用壓力單位之間的換算關係:
1 atm (大氣壓) = 1013.25 mb =760 mm mercury (水銀柱) = 1.01325x106 dynes/cm2 = 1013.25 hPa
海水之密度(見下節)比純水大,假設其垂直平均值為 ,則 之值為
所以由一公尺海水柱之重量所產生之水壓近似於一分巴,而一大氣壓則相當於承受十公尺水柱之重量,所以說海面下約每十公尺壓力增加一巴或是一大氣壓。
水壓的力量。左方照片上兩個保麗龍杯
原來是一模一樣的,但右側的杯子只不過
被放到海面下2642公尺深處然後再取回,
可見水壓的力量有多大,海洋儀器往往需
能承受更大的壓力。摘自 D.E. Ingmanson and
W.J. Wallace (1995) "Oceanography, An Introduction",
5th ed.。
1998 8/8 (minor revision: 2017 3/6)